≡Andropogon aciculatus Retz. Obs. Bot. 5:22. 1789.
多年生草本。根状茎长,匍匐,粗壮,节甚密,节上生根;秆斜升,直立部分高20-50cm,无毛。叶鞘常密生于匍匐茎上和秆的基部,套叠,长于节间,秆生者稀疏且短于节间,无毛或仅鞘口疏生长柔毛;叶舌短,长约0. 5mm,流苏状;叶片狭披针形,平展,长1. 5-8cm,宽3-6mm,基部圆,先端钝,两面无毛或基部疏被长柔毛,边缘具小刺毛。圆锥花序顶生,轮廓为长圆形,长5-11cm,紫褐色;分枝通常2-4枚轮生于主轴各节上,下部裸露;总状花序细弱,直立或斜升,长2-5cm,仅顶部着生3枚小穗,1无柄,2有柄,稀在3枚小穗之下尚有1至数对小穗;穗轴上部两侧具黄色髯毛;无柄小穗圆柱状披针形,长3-5mm,中部以上渐狭,先端钝;基盘锐尖,被金黄色髯毛;颖骨质,与小穗近等长,常带紫色,第一颖披针形,脉不明显,下部背面圆,无毛,上部具2脊,脊上具小刺毛,先端急尖至具2齿裂,第二颖舟形,背面及脊的上部均具小刺毛,边缘膜质,具纤毛,先端渐尖,或具1-2mm长的短尖;第一外稃稍短于颖,膜质透明,第二外稃与第一外稃等长,但较狭窄,薄膜质,先端全缘,具4-7mm长的直芒,第二内稃缺或微小;有柄小穗雄性,披针形,长4-5. 7mm,无毛;柄长为无柄小穗长的3/4。花期:花、果期:5-10月。。
产地:南澳、七娘山(张寿洲等1975)、仙湖植物园(李沛琼1175)、荔枝公园(王定跃896)。生于公路边、草地和山坡,海拔30-75m。
分布:台湾、广东、香港、澳门、广西、贵州和云南。阿富汗、巴基斯坦、印度、斯里兰卡、不丹、尼泊尔、缅甸、泰国、越南、柬埔寨、菲律宾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印度尼西亚、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(波利尼西亚)。